内容摘要: 她认为,坎昆大会必须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石,以促进强有力的全球气候保护协议的最终达成。
她认为,坎昆大会必须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石,以促进强有力的全球气候保护协议的最终达成。
可以说,在气候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联合反击。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组成BRICs)一度成为关注焦点。
在这次坎昆气候大会前,基础四国曾召开了第五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就坎昆会议的形势进行了磋商,并支持在坎昆气候大会上达成建立新的气候基金,兑现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的短期承诺。单从气候议题上看,作为对抗来自发达国家的各种压力,四国的协调一致对中国很有益处。现状四国集团对话扮演着建设性角色12月1日,巴西气候变化谈判大使塞吉奥·塞拉在坎昆月亮宫现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到,由巴西、南非、印度与中国构成的基础四国在气候议题上的磋商非常必要,新兴经济体基础四国已经扮演了建设性的角色,以推动坎昆对话的前进。参加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2日表示,各方谈判代表应加强对话和磋商,以确保坎昆大会最终取得一个平衡的结果。与此同时,由巴西、南非、印度与中国构成的基础四国依然采取抱团取暖的姿态。
但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坎昆气候大会的北京大学张海滨教授认为,基础四国聚焦单纯气候议题,显然更有效,因为中国在其他领域也已有相对成型的对话方式,比如金砖四国、G20等等。所谓基础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国的英文首字母可组合为英文单词基础(BASIC)。只要国际社会能够在这个进程下开展积极的合作,我想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会逐步的得到落实。
当然,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发展型社会,能够确实通过节约、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资源来降低我们经济增长的碳的排放和能耗的强度,切实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这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当然,有关的细节,如何管理这个资金的问题,可以随后再继续进行谈判、磋商。如果在这次坎昆会议上能够就如何落实这300亿资金,特别是要增加资金提供的透明度的问题,他们光说自己提供了多少钱还不算数,大家应该有一个比较公开、明确的信息,这些钱究竟提供了没有,从哪个来源,是现有的变了一个名称还是说确实拿出了一些钱,这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这次大会国内的预期都比较低,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坎昆会议?苏伟:预期高低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不存在高和低的问题。
减排的问题,很显然你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离不开减缓的问题。以下是问答实录:坎昆会议将尽可能去的积极成果网易财经:非常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如果说不减少,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话,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这也是资金问题能够取得一个实质性成果的重要保证。我们也不敢奢望坎昆会议上一定在这方面有多大的成果,但是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应该继续维持下去,继续有一个第二承诺期,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是减排问题。但是现在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义务已经确定了,第二承诺期2013年1月1号开始怎么办,这是谈判当中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
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转让问题上也做出了明确的承诺,所以你要推进这个进程,在坎昆会议上如果能够兑现,落实这些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承诺,对于进一步推动进程,对于建立缔约方之间的互信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包括在技术转让上能够有一个共识,就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建立一个机制的话,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实实在在的。苏伟认为,资金和技术是坎昆会议的金钥匙。网易财经:昨天谢主任说希望美国发挥领导人的作用,我们期待他在哪些方面能发挥领导人的作用?苏伟:美国的领导作用,实际上也就是涉及到整个谈判进程当中他要发挥一个领导作用,比如说在减排方面,在提供资金技术方面,主要还是要兑现他们在公约和相关的法律文件当中已经做出的法律方面的承诺,实际上就是履行他们的法律义务,他们应当这么做。
同时发达国家要兑现他们在提供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一些义务和承诺,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中国家肯定也会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按照公约议定书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他们应当大幅度的量化减排温室气体,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
资金问题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快速启动资金的问题,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做了表示,要在今年三年,今年已经过去了,要提供300亿美金的快速启动资金,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活动。这也是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自身在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方面也是要求要真正的落到实处,并不是说搞一些虚假的纯粹的数字,实际上我们采取了大量实实在在的行动,所以我们也要求对有关的节能减排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统计、评估、考核的办法,这个已经在实际操作当中了。
实际上也是落实哥本哈根会议上所达成的这些重要的政治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既是落实哥本哈根会议有关成果的一次会议,同时也是进一步推动加强公约议定书,实施国际进程的一个重要的会议。在这一轮的绿色经济当中,企业应当如何应对?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同时我们之前采访过一些企业,他们也希望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一些支持,我们在政策方面有哪些支持?苏伟:应对气候变化也好,节能减排也好,是一个全社会的重要的活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光靠政府也不行,光靠企业也不行。实际上对发展中国家来讲,透明度并不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资金和技术是坎昆会议的金钥匙网易财经:你曾经提到过金钥匙就在资金和技术转让这一块。网易财经:国际这一块呢?苏伟:国际上也没有什么问题,我觉得不存在为了坎昆会议突然觉得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做出妥协、让步。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方都做出了积极的表示,表达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国际合作的意愿。
实实在在这几个字大家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苏伟:比如说大家能够统一设立一个关于长期资金的机制,这应当说是一个比较实在的成果。因为减缓行动透明度跟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的透明度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一揽子的,你给了钱,给了多少钱,这应该也是一个透明的过程,你给了钱做了什么事情,也有一个透明的问题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黄惠康对本报记者说。透明,一直是发达国家在气候谈判中的一张牌。
他说,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理解,中国对于很多减排行动都是主动承诺,属于自愿,并非在外来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条件下采取的,不应纳入三可范围。我们越来越发现,透明不是个问题。
中国的分析和统计是经得起分析和咨询的。另外,随着我国统计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无论在GDP统计还是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挂钩的统计上,都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已经逐渐接近现实。为什么这么说?本报记者随后采访了中国代表团高级顾问周大地。对此,发达国家则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三可要求(即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换句话说,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透明。
在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如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是个重要的课题赫泽高说,欧盟认为利用碳市场鼓励高森林覆盖率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减少森林破坏和防止森林退化为时尚早,坎昆大会应推迟达成有关这一机制的协议,欧盟希望各方能完成对这一机制的政治理解。
据赫泽高透,欧盟将在明年春季公布新文件,阐述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及减排目标。欧盟此前曾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20%,并表示如果其他发达国家作出可比性努力,主要发展中国家能承担足够责任,欧盟将愿意把减排目标提高到30%。
赫泽高表示,尽管各方仍有分歧,但坎昆大会已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进展。赫泽高敦促各方在谈判中展现更大的灵活性,希望所有国家带来妥协精神。
谈到上周末出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主席案文,赫泽高表示,案文仍旧很长,提供了太多选项(选项越多表明分歧越大),仍太复杂。欧盟负责气候事务的委员康妮·赫泽高6日表示,欧盟不会单方面承诺将2020年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30%。赫泽高当天在坎昆气候大会期间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很难发现其他国家会设定如此有雄心的目标,我们曾经说过,如果其他国家愿意行动,我们才愿意提高减排目标对此,解振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各国都负责任地参与,特别是中美两国的参与。
没有人指望坎昆会议会就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达成一项全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当前这轮谈判中的焦点几乎就可以用世界看美国,美国看中国来描述。
至于强制减排目标、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机制以及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等关键的问题,本次会议不太可能达成协议。在离坎昆会议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作为坎昆会议前最后一次谈判工作会议,天津会议为坎昆会议应该集中讨论的议题进行了磋商,就可能达成协议的问题增强了共识。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也直接找到负责谈判的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希望中国承担起这个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秘菲格雷斯直言,坎昆会议仅是通往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道路的一步。
声明:在此建议中,主席希望协调各方立场,需明确对发达国家减排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核查,以及对其资金、技术支持也要进行三可。